廣東羊大師乳業(yè)有限公司
全國客服熱線
400-8499-788
新聞詳情

羊大師:看似在休息,其實非?!昂臍庋钡?個行為!
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3-10 09:36



俗話說:“氣血不足百病生”。很多人平時的一些生活習慣或行為,看似在休息,其實是在不斷地損耗身體的氣血。長此以往,不僅會讓人精神萎靡、手腳冰涼、食欲不振,還可能為各種疾病埋下伏筆。尤其在生機盎然的春季,及時彌補這些過度消耗的氣血,能為全年的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(chǔ)。

那么,究竟哪些習慣容易“消耗氣血”?羊大師帶你一起來看看:


這些習慣,正在悄悄“消耗氣血”


1、邊吃飯邊追劇


一邊享受美食,一邊沉浸在精彩劇情中,這是很多人尋求放松的方式之一。

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。因為在吃飯時,身體的氣血會集中到脾胃,幫助消化食物。此時如果分心追劇,氣血就會被分散,脾胃得不到充足的氣血供應(yīng),消化功能就容易受到影響。長期如此,食物無法充分轉(zhuǎn)化為氣血,就會造成氣血生成不足,進而使身體逐漸虧虛。



2、久坐不動


“久臥傷氣、久坐傷肉”!久坐不動或久躺不動,其實都很傷氣血!

久坐容易導致陽氣被困、氣血運行受阻,不僅會引發(fā)肌肉失養(yǎng)、脾胃運化減弱,還可能影響盆腔血液循環(huán)。上班族常見的乏力困倦、動則氣喘,以及女性生理周期不規(guī)律等問題,均與久坐引發(fā)的氣血生化不足密切相關(guān)。



3、愛吃生冷食物


冰淇淋、冷飲、生魚片等等這些生冷食物口感清爽,深受很多人的喜愛。

然而,它們卻是脾胃的大敵。當生冷食物進入體內(nèi),容易損傷脾陽,影響脾胃運化,進而影響氣血生成。愛吃生冷食物的人,常常會出現(xiàn)食欲不振、腹痛腹瀉等癥狀,建議此類人群平時多喝溫水,少吃寒涼、油膩、辛辣的食物。



4、泡腳出大汗


泡腳是很多人養(yǎng)生的方式,適當泡腳確實能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、溫暖身體。

但如果泡腳時水溫過高,或者時間過長,導致大汗淋漓,就會適得其反。出汗過多會損傷津液,而津液與氣血同源,津液的流失會間接導致氣血損耗。尤其是本身氣血不足的人,羊大師建議:泡腳時更要注意控制水溫與時間,微微出汗即可。



5、反復思考


心思細膩、愛思考本不是壞事,但如果陷入反復思考、過度焦慮的狀態(tài),就會變成精神內(nèi)耗。當我們絞盡腦汁思考問題時,大腦需要消耗大量的氣血來維持運轉(zhuǎn)。長期處于這種狀態(tài),不僅會感到頭暈?zāi)X脹,還會使身體的氣血越來越虛。



簡單3件事,幫你補回損耗的氣血


1、養(yǎng)護脾胃

注意飲食規(guī)律:吃飯時放下手機、遠離屏幕,專注咀嚼食物。細嚼慢咽(每口咀嚼20次以上)能減輕脾胃負擔,幫助食物充分轉(zhuǎn)化為氣血。


溫補為主:日常多吃山藥、南瓜、小米等健脾益氣的食物,脾胃虛寒者可在早晨喝一杯生姜紅糖水,暖胃升陽。


巧用食療方:氣血雙虛者可常飲五紅湯(紅棗、紅豆、紅皮花生、枸杞、紅糖),或每周飲用1-2次的黃芪當歸燉雞湯。



2、運動調(diào)理


晨起拉伸:早晨7-9點(氣血旺盛時段)做輕柔拉伸或散步10分鐘,幫助陽氣升發(fā),促進全身氣血循環(huán)。


八段錦/太極拳:傳統(tǒng)功法動作舒緩,既能疏通經(jīng)絡(luò),又不會過度耗能。建議每天練習15分鐘。


“碎片化運動”:每1小時起身活動3分鐘,踮腳尖、轉(zhuǎn)腰、拍打大腿外側(cè)膽經(jīng)(從臀部到膝蓋),緩解久坐導致的氣血瘀滯。



3、情緒調(diào)節(jié)


冥想減壓:每天用5-10分鐘靜坐冥想,關(guān)注呼吸或聽舒緩音樂,幫助大腦從“反復思考”中抽離,減少無謂的氣血消耗。


自然療愈:春季多踏青散步,接觸花草樹木。自然界的生機有助于疏肝理氣,避免肝郁克脾、影響氣血生成。


睡前“清空”煩惱:用寫日記或清單的方式,把煩心事記錄下來并告訴自己“明天再處理”,避免睡前過度思慮消耗氣血。



氣血是生命的“燃料”,更是健康的根基。補氣血需要從生活中的每一個方面入手,循序漸進,用科學的方法把透支的氣血補回來!健康是生命最珍貴的饋贈,讓我們從今天開始,與羊大師一起努力,養(yǎng)好氣血,享受美好的生活吧。


分享到: